best·365体育官方网站平台-unique platform

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是一家专门从事职业教育、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品牌推广、教育及教育衍生产品开发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开展对内、对外教育服务与合作。

职普融通、中高本培养体系,看“岗课赛证”样板,如何“三教”育人?

时间:2021-06-07浏览:580

“岗课赛证”

“岗”是工作岗位

“课”是课程体系

“赛”是职业技能大赛

“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其中,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与载体。

中高本培养体系建设——不再是打通升学通道,而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中高本培养体系,即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它关系着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未来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体系。

国家打通升学通道后,职业教育人才梯队建设进入新的建设时期。随着对口升学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职生选择对口升学,实现升学梦,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随着越来越大的中职升学规模,人才梯队建设中的一个新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那就是课程体系问题——同类专业的各层次教育中出现的课程重复、无衔接、不成体系等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平面设计类课程,常用的几个设计软件翻来覆去地学,中专学了,高职再来一遍,甚至本科还学。这完全是一种浪费,浪费资源、浪费精力、浪费师资。其实国家早就应该从全局角度重新规划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将人才培养形成梯度建设体系。中专打基础,以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为主;高职强化综合性实训和理论提升;本科在强化专业理论和实训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更强调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各个层次目标不同,岗位不同,课程不同,满足不同人员需求。

职普融通——中职与高中不再老死不相往来,融通发展,资源共享

现在的高中和中职是两条平行线,彼此独立,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中职生想转到高中,不可能,没学籍;高中生想转到中职,没法转,只能重新注册中专学籍。

未来如果职普融通,将让部分家长感激涕零。现在实施的中招分流政策,让差不多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只能选择中职。这其中不乏有“开窍”晚的孩子,应该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毕竟对口升学只能考本省的高校,还是有局限性的。还有部分高中生实在是听不懂跟不上,与其让他在高中混日子,不如来中专学点实用技术。

德国职业教育分流与融通做得就比较好,值得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是从四年级之后开始的,学生们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基础职业中学、实用专科中学和文理中学。

第一类,基础职业中学,类似于我国的中专和技校。

该中学也称主体中学,学制5年,即5~9年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毕业后接受职业培训,在德国没有经过职业培训是不能上岗工作的。比如学生进入基础职业中学,在这里他迷上了税务,觉得从数字中找到企业经营的策略非常有趣,通过职业学习,专业技能考试,从而获得税务律师职务。

第二类 文理中学,其学制9年,5~10年级是中学,11~13年级是高级中学,类似于我国的初高中。

中学生读完10年级后进行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文科中学高年级就读(11~13年级),10年级考试合格获得的这一资格相当于中等教育毕业资格,不合格者转入其他类型学校学习。11-13年级的学习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课程均在各分成基础课程及专长课程两大类。

第三类 实用专科中学,常被称为"中间学校",即处于职业中学和文理中学中间的学校,类似于我国的职高。

该类学校的功能处于于中间性的桥梁作用,学生可进可退。它向学生展示了双重的前景,一方面毕业后可以继续接受职业教育,进入专业学院;另一方面成绩很好可以转入文理中学,进入大学学习。

我们国家的职普融通工作,如果直接让中专和高中两类学校融通,不太好操作,可以借鉴德国,设置一个“中间学校”。而目前我国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的就是职高。

职高设定一定普高学籍学位,初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选择高中或者中专,实现初步融通。不过,最好的情况还是应该是所有的中专和高中都能融通。

“岗课赛证”——人培目标不再唯一,融合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中国人做事容易走极端,过去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企业,因此各个学校纷纷砍了语数外等公共课,只学专业课,只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短期内学生就业后能快速上手,但由于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低,缺乏后劲儿,很难有大发展。

这几年是强化竞赛,各个学校纷纷花大力气提升硬件水平,调整课程设置,一切向竞赛看齐。不考虑实际市场需求,不考虑工位需求,只是一味追求竞赛成绩。没有真正做到技能培训的普惠教育,没有达到整体提升的要求。

这两年升学又热起来了,有些学校又开始唯升学论。专业课只开设对口升学必考科目,剩下的时间就是冲刺语数外。当然还有唯证的专业设置。

以上的这些情况都出现过,很多学校也在标榜自己单一的“就业论”、“升学论”、“竞赛论”或者“证件论”。这些都应该是职业教育其中的单一方面的内容,都代表不了职业教育。

现在国家提出的“岗课赛证”则是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学校不能投机取巧,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做好人才的全面培养工作。

一些地方和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逐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具有推广价值。以下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及其成效。

“课证融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在“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证书)对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习得真功夫,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融通”模式,在信息通信类专业推进以企业能力为导向,探索实践了“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共生共长

为实现学校专业课程与华为认证的有机融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攻关小组深入研究,对华为证书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将其知识、技能需求转化为学生的素养、能力要求,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华为认证体系互嵌共生、互动共长。课程体系紧密对标华为认证技能模块,新增了多门华为认证课程,替换了大量电路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数大幅“瘦身”,从1642学时降至1474学时,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更契合产业需求。

2.开展分段、分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学校通过分段教学,在提前1~2年从企业获知行业用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认证课三个阶段。学生在大一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大三时再根据行业用人需求预判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培养方向分为传输、数通、云计算等类别,由学生自愿选择,学校因材施教。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还通过分层教学,要求所有学生考取华为初级认证,鼓励有志趣的学生考取华为中级、高级认证,实行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

通过推进“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全校1000多名在校生通过华为认证,其中,超过8%的2018届毕业生通过HCIE认证。华为在粤产业链企业已成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用人大户。华为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模式也被作为范本,推广到其他华为ICT学院。

“赛教融合”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在“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以大赛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培养效果。

1.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使教学与大赛更系统地衔接,该专业将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将单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课程项目,将综合运用设计成学期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二、大三阶段增设以“课程+学期”项目为特色的创新综合实践、技能大赛及X证书类拓展课程,打破了常规课程安排。此类拓展类课程采用导师指导、项目实施的形式进行。

2.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为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缺点,学校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并建设了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的网络学习课程和可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若干项目。该专业还以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为基础,围绕赛项项目和考证任务,编写了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

3.将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

教师把指导竞赛中了解、应用的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了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体现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改变了教学评价中主观分占比大的弊端。

通过推进“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办公室的统计,自2008年办赛以来,学院获奖数为187项,排名第一。类似的“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在其他院校广泛开展,带动了教学改革。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发技能赛项与教学资源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14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唯一的特等奖,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的“构建学—赛—训互促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能竞赛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项。

“赛证课相通”模式:山东职业学院

在“赛证课相通”模式中,学校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企业认证(证书)相衔接,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企业考证”的相通培养。山东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推进“赛证课相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

1.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该专业将新华三数据通信、安全等方向认证课程的最新行业认证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联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该专业还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所涉及的技能点、新技术融入课程标准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设计“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主辅结合的形式。主线为课堂教学,涵盖公共实践环节、理实一体教学环节、岗位实践或顶岗环节;辅线为第二课堂课外培养,以技能竞赛、行业认证、专业认知与实践、特长生、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展开,与主线相辅相成、共同培养。

3.构建“过程盘点、多方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该专业围绕行业企业岗位用人标准,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专业课程、技能竞赛、行业认证考核要求及其岗位具体情况设计评价标准,采用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同学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技能竞赛评价等形式,规范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

通过推进“赛证课相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山东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硕果累累。其中,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连续11年获得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先后3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历届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70%以上。

其他院校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推进“课岗证赛融合、教学做练一体、德能情智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大赛构建“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等。

“岗课赛证融通”如何综合育人?

看看湖南“最热专业”的探索实践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1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刘敏 罗琴)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成为会议精神的亮点之一,并被视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育人模式。

“岗课赛证”——“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与载体。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围绕职业院校最热的财经类专业,在湖南省教科院的指导下,湖南多所财经类专业骨干院校和企业正在联手实践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湖南样本。

【误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并非推广证书

“不是已经有会计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吗?为什么又多了一个X证?”尽管从2019年4月起,教育部就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对X证书与之前的职业资格证,还是“傻傻分不清楚”。同时,不少院校师生也反映,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业企业需求,因此导致一些X证书的认可度并不高;一些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未实现融合,出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张皮”现象;还有的培训评价组织的试点工作并未深入到相关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融合培养层面来,而只关注自己的培训和考核颁证。这些情况,让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这项重大改革,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X证书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是一种学习结果的凭证,而并不是准入式的资格鉴定,也不是像职称证书一样对岗位工作经验和业绩的认定。”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一项制度,X证书的目标是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三者融通,使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倒逼院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同时,也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目前国家层面推进的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而非一张X证书。”

记者获悉,经过专家遴选、公示、核查企业信用和涉税信息、复核等程序,并提请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两年来,教育部先后确定了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培训评价组织,均要求能够凝聚有关行业领域龙头企业、院校专家,在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管理、证书发放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实力,颁发的有关证书行业企业高度认可,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

【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为“最热专业”人才培养打造湖南样本

财经类专业是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点最多的专业,名副其实的“最热专业”。据统计,湖南每8个职校学子就有一个是学财经类相关专业的。在“大智移云物区”时代,“最热专业”亟须转型升级,从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就可窥见一斑: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分别更名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财政专业、税务专业合并更名为“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等等。对此,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秋云表示,未来财务流程上的操作会被机器所替代,但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业财税融合高端人才会变得十分抢手。

人才需求变了,传统的、纯理论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对财会人才培养需求。“即便是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也难以很快适应企业需求。”长沙商贸旅游职院会计金融学院副院长施颖告诉记者,一般考证都是考前突击培训刷题,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平时学习和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师生都比较难接触到企业真实账目或财务项目,所以在毕业后工作时很难立马上手,所学内容也与企业需求脱节。而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和“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两个X证书应运而生。更为难得的是,在湖南省教科院的指导下,湖南省多所院校和企业联手探索,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模式,破解“最热专业”人才培养难题。

“岗课赛证”怎样实现融通?湖南财经工业职院副书记何万能介绍,行业企业对财会人才岗位需求,借助X证书,变成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等。而课程设置则直接瞄准了岗位需求,并通过课程解构重构,实现课程模块与证书技能点等一一对应。“包括业财税融合《会计基础》等在内的高职财会专业10门核心课程,与‘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和‘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两个X证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内容上深度融合,通过常规课程学习与考核,学生就同步完成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和考试并拿到证书。”何万能说,这样的融合模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往为考证而考前刷题的情况。新构建的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特别重视课程思政,针对财务职业岗位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及内容,为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具体方案。与此同时,每年校企深度合作举办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也成为了高端培养的“指挥棒”,充分检验各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成果。

校企政研四方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三教改革

“‘岗课赛证融通’需要各方深度合作,我省财经类专业进行了很好地探索。”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王江清告诉记者,“要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单靠一家企业、一所学校的合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湖南模式探索的亮点在于‘破界’,实现了“校企政研”深度合作,其中,学校方面整合了10多所院校的师资、课程及资源优势,企业方面整合了由“业财税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中德安普牵头组建的产教联盟内400多个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真实财务案例,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教育研究机构提供总体指导。”王江清认为,湖南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探索能够取得当前的效果,得益于对“岗”的需求认知较深较准并具有代表性,对“赛”和“证”的选择具有品质保证,对“课”的改革体现了系统建构、对接融合、模块序化、学测一体等特点。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最火热财经类专业长期存在的“学习难以致用”“理论和实践脱节”“传统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财经商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生态,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四省职业院校专家共同论证财经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

湖南多所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探索,也获得了多方好评。近日,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地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纷纷组团来湖南“取经”,并为“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和“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两个“湖南造”的X证书点赞。特别是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学习与宣讲研讨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也为湖南探索点赞。

对于“岗课赛证融通”,曾天山如此解读。他表示,“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和方向,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示范和标杆,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行业检验,要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曾天山认为,为深化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既要基于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也要借助职业技能大赛,以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展示高端技能引领教学改革,加强赛课融通,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还要加强证课融通,倒逼职业院校课程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企业认证内容,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为深谙行业企业财经类人才需求痛点的资深圈内人,谭秋云对“岗课赛证融通”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其是倒逼‘三教’改革的最佳方式,要从根本上重构整个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谭秋云说,下一步还要对标岗位群的所有实际需求,继续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点融合,并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正以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深度变革,实行课堂革命,彻底改变传统的虚拟仿真实训模式,以最小代价达到“岗课赛证融通”的最佳效果。“可以预见,这在‘最热专业’领域,将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变革,会给专业教师和学校带来深远影响,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和整个行业。”谭秋云对此充满信心,因为多年来“最热专业”存在的“三低四难”问题——“学生对口实习率低、对口就业率低、学校相关专业总体就业率低”和“学生实习难、就业难、学校培养业财融合高端人才难、企业招人难”,也将在这一变革中彻底改变。目前,校企已联手在同步进行课程教材与资源建设,专一网云平台也提供了来源于海量真实财务案例形成的实训项目,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和学分存储。

----来源:职教邦公众号

XML 地图